学院新闻

卓越生态法治人才实验班社会实践 |老区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铸华章

[ 发布时间]: 2023-07-30 [ 来源]: [ 阅读次数]:

岭下村,一个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7月25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红色足迹筑牢青年之志,法治建设护航生态文明”实践队队员们与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卓越生态法治人才实验班”的同学一道来到岭下村调研岭下村的红色基地与生态经济。


访共产党员之家,悟红色血脉之义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共产党员黄炳茂之家。在讲解员动情的讲解中,小房子背后的故事初见雏形:1999年7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了岭下革命老区基点村走访调研。在老游击队员黄炳茂家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人员和革命老干部”;“要尽早完善“五通”(通路、通饮用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基础设施,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壮大村财,要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大扶贫帮扶力度、增加村民收入,要弘扬良好家风、加强孝德文化建设”。黄老先生爱喝酒,习总书记便深情寄语:“喝少一点,喝好一点”。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多么深切的关怀,其中真情令队员们动容不已。

实践队聆听讲解员介绍共产党员的故事

实践队师生在共产党之家前合影


览米酒传习之所,体生态经济之兴

在参观完“共产党员之家”后,同学们跟随讲解员来到了岭下村米酒传习所。经过讲解员的讲解以及宣传片的观看,队员们对岭下米酒的制作流程、售卖方法以及岭下米酒与红军的动人故事有了初步了解:

岭下村村民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习俗。村里利用传承多年的酿酒手艺和优质的高山大米等资源禀赋,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打造岭下“岭红”米酒小镇,使米酒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建立抖音直播间拓宽网络销售,打开米酒销路,推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丰富产业新业态。2021-2022年,岭红米酒酿造达9万公斤,销售达3.85万公斤,累计销售额143.5万元。

除此之外,岭下村凭借红色基地的优势发展文旅产业,建立岭下米酒技艺传习所供游客游览参观。传习所建筑占地面积约339m, 分为中庭和A、B两区。展馆中庭用实景模拟了古法酿造米酒的步骤,A区展示了岭下米酒酿造的文化历史酿造原料、酿造工艺与传承人、米酒发展未来愿景以及互动休憩空问等;B区主要展示生产廊道、术酒产品直播展陈间等。新桥米酒酿造技艺是三明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米酒技艺传习所的设立,将推动当地术酒酿造继续发扬和流传下去。


实践队师生参观米酒技艺传习所


探革命老区之往,传习总书记之情

同学们在岭下村体悟到了“不忘初心”“饮水思源”老区精神,感受习总书记在岭下村调研看望老区人民、慰问“五老”人民时的谆谆教诲。习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情系老区”。也就是说,饮水思源在这里就意味着不要忘记老区,不要忘记老区人民,不要忘记“五老”和这些革命老同志。中央苏区、红色岭下,这是对岭下村最高的赞誉。

1934年3月,这里发生了激烈残酷的阻击战。战后,岭下村几乎成了废墟。那一块块的石头上镌刻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初心”,纵使时间在岁月之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但那红色印字之下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其后的精神力量生生不息。89年后,门前绿油油的薜荔,水中华丽绽放的莲花,抬头那生动的红军壁画,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岭下村的变化。牢记嘱托跟党走,“建设美好家园,扶真贫真扶贫,壮村财富百姓,讲孝德传家风”。岭下村正用实践去印证着这一一个字。

实践队师生在岭下村老区前合影


红色精神与振兴激情永垂不朽

多年来,岭下村牢记“三个不要忘记”“四点嘱托”,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老区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建设美丽新岭下,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岭下村深入挖掘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保护开发了红军食堂、老游击队员之家、红军标语墙等革命历史景点,新建了“一杯米酒的老区情”主题展厅、廉政文化展厅、家风家训堂、初心公园等红色节点展馆,打造“红色+研学”,以“重走红军长征路”为线路主题,以红色旅游为引领,以研学教育为主要方向,以游戏体验为载体,强化主题定位和特色产品开发。目前岭下村正积极推进红军长征步道项目,增加研学线路的体验感。此外,依托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岭下村成为泰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内外党员来这里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路,在浓厚的红色气息中,感悟革命先辈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接受光荣革命传统的教育洗礼。

如今的岭下村,一条条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个个农家小院干净敞亮、一盏盏路灯整齐伫立道路两旁……村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的落后小村,变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年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村财政收入从1999年的2000元,增长至2022年的29万余元。目前,岭下村还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IP,建设岭下红军夜校、阻击战战壕等红色节点,将丰富的红色资源转换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不断提升老区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如今的岭下村


文案:蔡依灿 肖若若

图片:江奕慧

核稿:鄢德奎 谢武

编辑:裴菲菲 王家庶

责编:陈荟芳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青年通讯社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