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邀请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柯坚教授为金沙威尼斯官网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环境法治新思路”的学术讲座,金沙威尼斯官网环境法教研室副主任郑艺群副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环境法教研室主任邹雄教授等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参与此次讲座。
柯坚教授从五个部分对讲座主题进行阐述。首先,柯教授对二十大报告提到的中国式现代化予以解读,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柯教授在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自清末以降,中国被动地开启现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结构受到根本性冲击。在此中华命运攸关之际,林则徐、严复等具备远见卓识的爱国人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发展观以求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由此,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并建立了区别于西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柯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软性”和“硬性”相结合的现代化,走立足中国实践的现代化。
第三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与环境法治探索。柯坚教授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先手棋,是“软性”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着力于“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回顾环境法学发展历程,取得了如下成果:生态文明入宪,为软性现代化谋篇布局;政策与法律二元规范结构的形成;专门性环境立法;其他法律制定、修改中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民法典的绿色条款;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环境行政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环境司法专门化与环境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兴起。柯教授指出,环境保护不能依赖政策的窗口期,而应加紧推进环境治理的规范化、法治化。
第四部分是新发展观、新发展方式与新发展格局下的环境法治新思路。柯教授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现代化模式的区分决定了环境法治进路的差异性;二是,政治引领、政策驱动、法治构建的环境法治的创新之路;三是,环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四是,寻求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的环境法价值,并在新发展格局下的环境法治强调协调“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
第五部分柯教授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环境法治线索。具体来说,环境法治研究应当体现人的主体价值,探究法治道路上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中国式的公众参与与合作治理等内容;自然资源公有制属性、自然资源的资产化与惠益、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等内容值得思考;注重自然保护与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文化资源保护的方式方法;党规与法律、行政与司法的协同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对生态优先法律基本原则的时序性理解,功能主义与规范主义的进路之辩;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环境合作相结合的视角来探讨新的国际环境法律秩序的构建。
最后柯教授通过一张老子的雕像图片,引出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即要像图片中的老子雕像一样扎根于大地,立足于中国实际来解决环境问题。柯教授指出人类要在物质和环境层面进行取舍,通过法治来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与谈环节,郑艺群老师以柯教授提到的环境保护“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为切入点,提出“自上而下”的环境法治模式要着力达成社会共识与社会认同,在立法、司法和执法层面充分体现公平正义。讲座最后,郑艺群老师感谢柯坚教授在百忙之中,怀着中国传统“志士”忧国之心,以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百年命题为基点,畅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境法治的新思路。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柯教授梳理了中国现代化的历程,讲述了中国人对现代化的独到见解,提出了自己对中国式环境法治的看法,让听众们对于中国环境法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文稿:童武林
审核:黄佳源 鄢德奎
编辑:王锦欢 熊婉迪
责编:陈荟芳